5月27日上午,受tyc1286太阳成集团的邀请,山东省博物馆副馆长杨爱国教授在309教室开展了题为“山东嘉祥武氏祠”的讲座。讲座由tyc1286太阳成集团副经理王文灏主持,公司党委书记李晓峰为杨教授颁发“外聘合作导师”的证书并合影留念。
讲座伊始,杨爱国教授简要介绍了武氏谱系以及汉画像石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和特点。接下来,杨教授分别从武氏祠的位置、武氏祠著录与研究简史、武氏祠图像意义阐释、武氏祠艺术特征分析和武氏祠主人与石刻工匠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展开讲述。他告诉大家,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的武氏祠,包括武梁祠、前石室和左石室三座祠堂、武氏阙、武荣碑、武斑碑、石狮等 ,它们是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公元2世纪中晚期)武氏家族墓地上的石刻。北宋末年赵明诚在《金石录》第一次记录了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及其榜题,后来清代金石学家黄易和瞿中溶,外国学者费慰梅(Wilma Canon Fairbank),当今学者朱锡禄、蒋英炬和巫鸿等先后出版相关论述来探讨武氏祠的、题材内容、图像布局、祠堂复原、祠堂主人等内容。武氏祠屋顶上刻祥瑞图像,象征“天降祥瑞”的景象;两山墙锐顶部分刻西王母、东王公等仙人、灵兽,寓意仙人居住在仙山上;三壁上刻有大量有榜题的历史故事,祠壁山墙锐顶以下和后壁图像层层罗列,似进入人间世界,并且有从上而下大致显示出由古而今的时间层次,等等。总之,武氏祠产生于东汉晚期画像石刻极为兴盛的时期和地区,是工匠们综合运用建筑、绘画、雕刻、装饰等技艺创造出来的一群有代表性的石艺术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总结时,杨教授重点探讨了武氏祠减地雕、线刻、散点透视构图等艺术特色以及祠堂主人和工匠的关系、雕刻祠堂的费用等内容。
最后,杨爱国教授耐心回答了师生的提问,与大家进行热烈地讨论和交流。本次讲座采取线下的形式,吸引了近百名tyc1286太阳成集团师生参加。
杨爱国,山东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一九八四年毕业于tyc1286太阳集团历史系考古学专业,主要致力于汉代考古,尤其是汉画像石方面的研究,出版有《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中国画像石全集(第3卷)》、《幽明两界:纪年汉代画像石研究》等学术著作。